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夏季學院-第十一單元:藝術的形式要素與原理

第十一單元:藝術的形式要素與原理 的相關文章。

本文末尾的Facebook留言版及最下方「有話要說」均可自由留言,謝謝!

一、課程講義
  • 藝術的形式要素與原理【臺藝大/張純櫻】(因檔案較大,若Google docs無法開啟,請按進去之後按上面的下載(Download)即可)


二、閱讀文章

三、相關資料
  • 影片《BLADE》
  • 影片《火焰之舞》

四、討論主題
  • 創作技法與定律之間的關係?

    5 個人有話要說:

    趙芸 提到...

    從心所欲不逾矩,讓我想起自己彈琴的狀況,在古典音樂界,這也是既定無形規則,想起自己練習莫札特的痛苦,莫札特的樂譜整體"看"起來不難,但是彈起來真的很痛苦,因為莫札特當年使用是非現代鋼琴,連內部構造都不一樣的古鋼琴,這總鋼琴的聲音細,跟現代鋼琴的厚不一樣,所以導致以現代鋼琴彈他的作品都要有技巧與拿捏好力道去詮釋,再加上莫札特的作品並非像貝多芬感情過多,畢竟他的大多作品跟古時的藝術品一樣都是由人贊助創作(為了養活他老婆與他自己花錢如流水的生活),或是有人付錢請他作曲,所以彈他作品,最讓我感到死死被綁住在一個框框中。畢竟前人與現代的大師們都是遵循不逾矩的去詮釋,所以對我而言聽莫札特的鋼琴曲...只剩聽各各大師們用什麼樣的手指技巧去彈奏出完美的莫札特鋼琴曲,也就是說大師們可以從心所欲去使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技巧去不逾矩彈奏出宛如是莫札特音樂特質的音色,如果想打破既定規則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呈現,就被稱亂彈詮釋錯誤,所以藝術世界有時口口聲聲說要創新要打破既定規則給於新生命新價值..說實在有時只是說說漂亮而已,真的去做的人被冠上反叛分子比比皆是,所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無形制度還是得乖乖遵守,畢竟這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這也不代表沒有辦法激發出新的思維去突破既有的技術,有時可能把前人或是大師們的技巧更加以提升上去。
    但是...有時可能就定在那在也無法提升上去,老師上課說義大利的雕塑系學生討厭米開朗基羅,我想我在音樂上也有討厭的人...就是顧爾德...因為他把巴哈的音樂完美詮釋到根本讓其他人無法突破的境界只能遵從,不管後世多少人演奏巴哈或是出以演奏巴哈為主的CD都無法受到讚賞,大家只會說要聽巴哈,唯有顧爾德版本最好......所以我個人認為後世挑戰者只不過是自取其辱...挺可憐的..因為連自己在練習巴哈時...老師都只會說回家時要聽顧爾德版本作參考,同學也是顧爾德擁戴者...所以藝術世界是極端的兩極化,你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思維去提升技巧,但是完成的作品卻必須呈現不逾矩的規範。難怪藝術界一堆精神上需要治療的人...

    鄭立帆 提到...

    老師課堂中特別介紹的美感十種要素, 例如:對比. 對稱......, 這些人們的共同美感經驗, 在這少少的十個要項被歸納出, 給予我除了基本的線條是粗細或柔和剛硬, 或是形狀等, 這些較單項的藝術作品分析再之上,關於藝術品表達形式的感覺分析方式, 而且除了是藝術, 在許多方面也是, 小說. 曲子. 詩詞等, 這十項的美感要素歸納實在很有趣也有用呢.

    林勇年 提到...

    藉由這次的變裝遊戲,使我感覺到藝術創作其實是一種「元素的組合」,就像是化學分子一般,不同數量、種類的分子排列組合形成這個世界多彩繽紛的樣貌,而人類的裝扮,將之拆解就是頭飾、臉妝、衣服、腰帶、褲子、鞋子的綜合體,只要其中一個稍加更動就能讓人產生新的感受,遑論如本次活動般是個「徹底大改造」,前後對比所生之差異更是印象深刻。
    又讓我想起前幾日有幸聽一場有關傳統玉器設計的演講,講者分析了商周、戰國至秦漢不同時期的設計風格與理念,並解釋了何以會讓觀眾產生不同感覺的理由,如商周的嚴肅神秘、戰國奔放活潑、秦漢張力躍動,歷來吾人傾向於從「時代精神」去做解釋,然而講者提醒說,要注意到古代做這些工藝品的藝術家不是在創作之際便以認知到時代風格,這些風格的歸納整理是後人所創,未必能完全契合創作時的真正想法,與其尋求抽象空泛的大格局架構,不如實際從作品本身出發,一一解構藝術家所使用的各種技法,也才能更精準體會藝術品之所以能讓人心有所感之原因。
    以上提出來跟大家分享,希望我們未來在觀賞
    工藝品時能更關注作品本身的呈現樣態。

    李苡萱 提到...

    透過變裝遊戲,我看到了服裝的威力,透過不同色彩的轉換和搭配,一個人可以呈現出和原來截然不同的風格,並營造出不同的人格特質。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們平常在看人時,是不是常常只看他的表面,就已在心裡給他一個定位?而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似乎又會左右著往後和他相處的方式及態度。但我們所認定的那個人真的是他的真實樣貌嗎?畢竟服裝是會騙人的!另一方面,服裝也會說話。一個人可以利用服裝塑造出他想要在別人心中所呈現的形象。所以不管是在人際相處上或是自我表現上,服裝的選擇和超越外表包裝的洞見都是很重要的!(李苡萱)

    詹惠雯 提到...

    我覺得外表的裝扮不能看清一個人的全部,然而大多數人皆先由一個人的外表判斷這個人. 所以適度注重自己的裝扮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