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末尾的Facebook留言版及最下方「有話要說」均可自由留言,謝謝!
一、課程講義
- 藝術的素材【臺藝大/張純櫻】(因檔案較大,若Google docs無法開啟,請按進去之後按上面的下載(Download)即可)
二、閱讀文章
- 〈鮮血與美〉【辛西亞.弗瑞蘭】
- 〈杜象的質疑〉
三、相關資料
- 影片《STOMP》
四、討論主題
- 如果你是英國Tate Gallery的館藏採購員,你會花多少費用來購藏下列作品?(請參見文本中附圖)
- 1.Bill Wooddrow:English Heritage-Humpty Fucking Dumpty《英國遺產》,1987
- 2.PieroManzoni(義,1933-1963) :Merdad’artista《藝術家的大便》,1961
6 個人有話要說:
都不會買,兩件作品都不符合所謂藝術品的標準範圍中,兩位如果自認為藝術家,作品就應該有所謂的藝術標準,現在的"藝術"兩字都被亂搞一通,下一次該不會連加了水鑽彩繪的臭襪子都能成藝術品高放在美術館中?如果這樣...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因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做沒人創作過的東西。
之前在系之夜表演過STOMP!
我們表演了刷子、籃球、和桶子鐵蓋,一切真的都很不容易,要像影片中那麼帥氣真的很難!!一開始當然後是得先寫好節奏,因為人員素質不像專業的一樣有挑過,光是練拍子再全員搭配起來聽起來和諧就花了很多時間,練習的過程中,刷子也敲斷了很多支,雖然是叫"破銅爛鐵"啦,但哪有那麼多刷子桶子可以撿阿!!其實最後都是得花錢買。籃球的部分,成員已經幾乎都找有籃球基礎的系籃隊員來表演了,但拍子真的很難對,力道大小會影響到落地的時間,只要有一個人慢拍就聽得很明顯! 當然也不是拍子準就夠了,視覺上也要好看,對好拍子之後大家就開始加一些肢體的多餘動作,讓視覺上看起來花俏有活力一些,還有帶有一種自然輕鬆的感覺,而不是一個人就是看起來很用力很專心在打拍數拍。
當然最後的成果沒辦法像影片中那些"專業的"那麼完美,但真的是個很難得的經驗,也十分有趣!!
對於各組的變裝都感到十分驚豔,印象最深的是恐怖分子、小流氓跟森林系女孩。其實在裝扮過程也十分的有趣,一開始沒有人想當模特兒XD最後是最慢加入的同學中選了,不過他的型也真的很符合我們這組的主題--hip hop之我就是潮。雖然有的同學就比較明顯比較會搭配,主導大部份的設計(還把手套露一截出來,cool),但大家都有一起參予幫倒忙(?!)是一次很開心的活動。btw,有辦法要到那天的照片嗎?很想要留作紀念!
關於「心理距離」和美感追求的問題,我認為的確是藝術欣賞的層次差異。
就拿看電影的經驗來說,當我們在觀賞電影的當下,注意力是放在故事的動線、鏡頭的美感(醜感)衝擊等等,這時候觀眾的情感應該是完全融入影片之中的,隨著主角、景物的變換而起伏波動,可能會嚮往片中的浪漫與美麗,也可能會對某些事物出現害怕的情感;但光是這樣是不夠的,當我們在哭過、笑過之後,如果能慢慢拉開與作品的心理距離,仔細分析與詮釋其中的形式與內容了話,我們必定會發掘出更深層的意涵,而我認為這才是欣賞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總而言之,「心理距離」應該解釋為賞析作品時必備的一種態度,這樣我們才能夠期待藝術品為觀眾帶來超越感性、更深入更高層次的領悟。
各組的變裝實在令人驚艷, 我是hip hop風男孩組的組員, 雖然我們這組的裝扮是有點沒辦法穿著上街, 但在裝扮的過程裡還滿好玩的, 在資源有限, 期望創意無窮的情況下誕生的痞痞又頹廢hip hop風格, 成績還不錯,真是謝謝大家支持呢! (老師請各位模特兒上台拍照並給予各位模特兒意見時, 給予我們這組男孩一根香菸的指示, 真得是超妙的XD )
另外, 海盜風女孩, 隨時隨地名媛度假風等都好可愛呀!小小的改變風格, 增加配件. 換套衣服. 變變髮型, 就變的完全不一樣了, 這次的活動玩得很開心呢!
這次變裝秀原本怕自己帶的東西用不上會很糗,結果帶了一大堆,還想說糟糕了,能帶出去又不會太平凡的配件都這麼俗...沒想到反而造就了個頹廢潮男~(跟樓上諸位組員認親了)。物件的特性是固定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加上怎樣的巧思使整體呈現出我們要的風格。
每組的model再改造後都變了個人呢,真的覺得路上沒有無法有型的人,只有不會搭配的人。
張貼留言